为持续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实,督促居民自觉养成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良好习惯,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养,新城探索形成“以点促面”监督管理模式,成效比较明显。
一是创新载体,重点突破。创新宣传载体,通过开展“大美舟山”垃圾分类直播、主题科普、校园宣讲互动、入户分享经验做法等形式,多层次、多角度宣传垃圾分类,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。坚持重点突破以点促面,从基础较好的小区入手,从党政机关部门做起,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样板;探索在全部居民小区、企事业单位、中小学校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模式,尽快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。目前新城已打造机关事务管理中心、舟山第一小学等8个分类示范样板,近两年共41个“垃圾分类+资源回收”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居民小区已正式施行“撤桶并点”,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100%。二是建章立制,形成合力。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、日常管理机制、工作考核机制等,通过系统有效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,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事管人。分类办牵头统筹规划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布局,街道落实属地管理责任,做好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的日常管理工作,加强居民的宣传引导,社区加强与物业的沟通联系,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,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良好局面。三是强化执法,督促养成。把相关法律法规用足用好,提高违法成本,坚持奖惩并重,推动全区域垃圾分类“规范成习惯,习惯成自然”。充分利用小区生活垃圾集中投放房的视频监控和小区物业的监控,及时发现未按“两定四分”要求进行投放的情况,拍照或视频截图取证后,移交执法部门进行立案查处。截至10月底,新城执法分局对垃圾未分类行为立案99起,罚款21150元。